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,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建议,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,实施精准化、差异化数字素养专业发展计划,推动教学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助力教师从“知识传授者”向“智能教育引导者”转型。
“应该系统设计教师继续教育、国培项目、省培项目的培训课程体系,整体提升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利用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。”张艳秋代表建议,除系统培训外,还可针对不同年龄段、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,制定个性化数字素养提升方案,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操性。
张艳秋代表认为,应鼓励教师利用AI辅助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,通过交互式白板、虚拟实验室等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,推动教学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习效果。
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。张艳秋代表建议,各级政府、学校及企业协同发力,加大学校人工智能硬件投入,通过系统性培训、场景化应用、制度化保障,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。 |